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化的驱动模式和集聚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驱动模式的多元化体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依靠合理、多元的产业支撑。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驱动主要集中在新型工业驱动型、总部与高端商务驱动型、旅游驱动型、现代农业驱动型、文化创意驱动型、商贸驱动型、特色工贸驱动型等七个方面。
集聚形态的多层次体现在,由于不同的驱动模式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城镇组织单元”,这些“城镇组织单元”间又在人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下,根据不同的区位、地理属性和资源特征,组合成了中心城区、城郊卫星城、综合型城镇、特色产业城镇和新农村社区等城镇形态。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展现形态,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中心城区
主要是指那些成熟的,位于城市中心的具有大规模非农业人口集聚的大型城镇聚落,含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商业交往、生活居住等多种功能区域。我们对中心城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识别判断,认为主要包括社会功能、人居休闲、产业发展、服务支撑。
1、社会功能
是指其根据所属城市的职能和性质定位,承担了一些社会功能平台作用。如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市中国的金融中心。
2、人居休闲
指中心城区提供了人们居住休闲的功能空间,有若干个生大小一的生活社区单元和休闲游憩组合而成。
3、支撑功能
包括城市管理、服务配套和硬件基础设施等,是支撑中心城市这个“城镇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支撑。
4、产业功能
中心城区也承担了一些产业功能,如:现代商业、科技产业、总部经济等。
纵观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大多会经历从单极发展到多板块发展的阶段,最终进入各板块分工明晰,功能不断融合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新城
是产业驱动的城镇发展的典型形态,产业与城市互动,成为“城强业盛”的产业新城。相比中心城区更加强调产业功能的主导作用。
产业新城一方面发展具有发展前景和持续增长的产业,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城市环境、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教育科技环境,城市均衡发展将为产业发展创造优势条件。根据主导产业的类型,又可分为:工业新城、商贸新城、科技新城、文创新城、总部经济新城等。
三、城郊卫星城
是指位于大城市边缘,或是承担主城区的部分功能疏解,或为大城市的人群提供某种特色功能的城镇。城郊卫星城的发展与城市中心区域存在很强的依附关系。
城郊卫星城的特点是定位比较鲜明,或是文教、或是科技研发、或是居住休闲。
发展城郊卫星城是依据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克服“大城市病”的一种国际通行做法。例如:大伦敦规划、东京的都市区规划,都是在主城区的外缘打造卫星城或“副中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城郊卫星城一方面必须以“产城融合”的理念,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产、城、业一体化的自我完善的系统;另一方面是必须和主城区间有“绿隔”,避免出现各个城区间的连片状态。
四、特色小镇
是指那些具有某种特色功能、特色文化或特色产业的小城镇,规模大约在3—10万人之间的小城镇。既有建制镇,也有非建制镇。规模和体量上界于城市乡村之间,是城市之尾和乡村之首,同时也是城乡间互联互通的“纽带”。
绝大多数的镇都是从农村聚落发展而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功能。基于以上的特点分析,特色城镇应该规避“大城市就是小城镇未来”的思想模式,更多的把打造特色做为衡量标准。在城镇的形态和景观意象上也应该极力避免被现代化的城市理念的腐蚀作用,而是围绕乡土或文化进行做文章。
6种特色小镇:
①【科创小镇】创客小镇、互联网小镇
②【智造小镇】智能制造小镇、新能源小镇、智慧物流小镇
③【金融小镇】基金小镇、财富小镇
④【文化小镇】演艺小镇、影视小镇、艺术小镇、特产小镇
⑤【旅游小镇】温泉小镇、美食小镇、游乐小镇、运动小镇、通航小镇
⑥【健康小镇】医养小镇、康养小镇
五、新农村社区
新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中的最小“细胞”,是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的驱动下,形成的生活和工作集聚形态,除了生态宜居功能外,也融入了农产品商贸、旅游、行政和文化服务功能。
其重点工作包括:一是新民居建设,通过宅基地整理和新民居建设安置本地人口和迁入村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新社区建设,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卫生、文化、体育、民政、科技、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自身特色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对周边基层村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推荐阅读:新型城镇化成不成功就看这6点! 》》》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