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灵魂,譬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芳斯、上海的徐家汇,它们不仅仅融汇了一座城市现代繁华生活的精髓,更集中了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所有形式。
千百年来,从柏拉图到莫尔,人类一直都寄希于乌托邦的建成,以满足心中所有对完美城市的向往。时至今日,智慧城市出现,将有可能成为最接近人类对于美好生活极致想象的存在。
城市体现“智慧”方式,绝不仅仅体现在网络与探头的覆盖率上,更多地是城市管理者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城市有机体的持续升级,以温暖的科技赋能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未来的生活更幸福。
一、“城市”是如何拥有”智慧“的?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信息化的进程加速,城市逐渐从二元空间向三元空间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即是三元空间的彼此协调:规划与产业、生活与社交、社会公共服务三者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
智慧城市,在狭义层面可能仅指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以管理促进城市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充分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万物互联新技术与新场景,已被视作当今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而从广义来说,是运用人们的智慧来尽可能优化地配置城市各种核心资源,以生态观促进城市的发展。简单的说,智慧城市是物理系统、数字系统和人文系统在建筑环境中的有效集成。
在国际学界,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于2009年首次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
二、智慧城市是城市经营发展的新思维
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全球城市化。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一体化的产业,获得的效益将统一回馈给利益相关者。
在网络信息时代,组织日趋扁平化,通过产品、技术及系统等方面的智能化,使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都能得到发展,即便是偏远的中小城镇也可以与一线发达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以全人类需求为基础导向建设单个“智慧城市”,再将嵌入场景的数据全产业链依托网络、交通、科技等工具,将“单个智慧城市“联结为“智慧城市群”。
届时,各城市间经济交往将愈发密切,资源共享将愈发频繁、产业分工也会变得更加合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产业空间整合。而那些地域偏远的城市,便能够发挥出其后发优势,进行物质交换及生产。
三、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颇丰
诺贝尔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 曾说过:“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
近年来,在日趋成熟的城镇化基础上,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亦独树一帜,给全球智慧城市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样板。
从 2012 年住建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 2014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再到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基于智慧城市普遍发展的“智慧社会”。
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的推进历经了起步期、探索试点期、成熟规范期、目前已迈入一个全新的蓬勃发展期。2018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强调,“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分级分类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全国 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 76%的地级城市,超过 500 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四、如何构建“智慧城市”?
构建智慧城市,首先要基于一定土地和人口范围的载体,通过城市管理者协同专业智库机构和商业投资运作、运用多种途径的权责、创造力和能力来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城市环境。
以构建出一套具有高效行政制度、智能运营技术、丰富人文内涵的全新生活方式综合体,为市民创造高效率,可持续,以人为本,多点联结和包罗万象的繁荣未来为最终目标。
德国哲学家 斯宾格勒 指出:“将一座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智慧城市,不仅是对于技术手段层面的规划,其本质应当还原于“以人为本”的规划,对不同城市发展路径的规划,以及对于城市理想生活的规划。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并非要去勾画无限资源之下的奢侈图景,而是强调高效运转效率带来的贴心福祉。
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预见,城市智慧化建设定将不断渗透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持续延展其内涵要义。
人类利用技术为城市赋能,同时让科技变得更有人情味,最终转化成美好生活,这才是理想中的梦幻乌托邦。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