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谈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不仅仅停留在工业领域,在教育、医疗和金融领域也都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那么在人类最古老传统的农业领域,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早在本世纪出就已经开始,这其中既有耕作、播种和采摘等智能机器人,也有智能探测土壤、探测病虫害、气候灾难预警等智能识别系统,还有在家畜养殖业中使用的禽畜智能穿戴产品。这些应用正在帮助我们提高产出、提高效率,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些应用场景,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智能图像识别
以前我们在野外看到一个不认识的花草要查阅资料才能知道是什么花草,可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识图软件对着花草拍照扫描一下就知道了,这就是电脑图像识别技术。如今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智能图像识别准确率越来越高,而应用也远远不止这些。
如今有一些智能植物识别App,他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帮你识别你不认识的农作物,他们能够帮农户智能识别农作物的各种病虫害。农户把患有病虫害农作物的照片上传,App就会识别出农作物受到哪种病虫害的侵扰,并且可以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除了人工智能给出的处理方案,App上还有用户和专家交流的社区,可以针对相应的病虫害进行讨论交流。
二、智能识别+智能机器人
那么如果把图像智能识别跟智能机器人结合会怎样呢?那就是更好的帮我们种地、播种和采摘。
农业智能机器人可以智能除草、灌溉、施肥和喷药。智能机器人利用电脑图像识别技术来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和判断出那些是杂草需要清除,哪里需要灌溉,哪里需要施肥,哪里需要打药,并且能够立即执行。因为能够更精准的施肥和打药,大大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比传统种植方式减少了90%的农药化肥使用。
智能播种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探测装置获取土壤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得出最优化的播种密度并且自动播种。除了播种和田间管理,农业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帮我们采摘成熟的蔬果,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摄像装置获取果树的照片,用图片识别技术去定位那些适合采摘的苹果,然后用机械手臂和真空管道进行采摘,一点都不会伤到果树和苹果。
三、卫星云图学习,种地看手机即可
传统农药田间管理看天看地看作物,而如今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了。通过对卫星拍摄图片,航拍图片以及农田间其他设备拍摄的照片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人工智能的能够精确的预报天气,气候灾害,识别土壤肥力,庄家的健康状况等等。
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去分析这些图像信息,寻找其跟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能对农作物的产量做出精准预测。
除了天气预测和产量预测,人工智能对农作物各种图像的学习还能判断出农田那里有杂草入侵,哪个地块的农作物养分不足,哪里的农作物正在发生病虫害。使用独特的超光谱感应装置,用这些能够探测出肉眼无法观察的光谱,这为农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向农户提供智能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和虫害管理。这些技术已经在玉米、大豆和甘蔗的种植上应用,并帮助农户大大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
四、“牛”脸识别,智能穿戴
人工智能还可以用在禽畜的养殖业,比如在养牛行业。人工智能通过农场的摄像装置获得牛脸以及身体状况的照片,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对牛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帮助农场主判断出哪些牛生病了,生了什么病,哪些牛没有吃饱,甚至那些牛到了发情期。
除了摄像装置对牛进行“牛”脸识别,还可以配合上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这会让农场主更好的管理农场。
通过带在奶牛脖子上的智能传感器,结合牧场上的固定探测器共同收集数据。而这些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上,通过算法使机器学习这些海量的原始数据,然后智能分析后转变成直观的图表和信息发送给奶农,这些信息包括奶牛的健康分析、发情期探测和预测、喂养状况、位置服务等。这大大节省了奶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有机农场更有帮助,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了解放养时间、位置和吃草的时间。
五、让物联网更有价值
除了智能穿戴还有更多的农业物联网设施,比如田间摄像头、温度湿度监控、土壤监控、无人机航拍等等。这些设施能够为农业管理提供海量的实时数据,那么如何把这些海量的数据及时的变成有价值的信息,就是人工智能要做的事情。
这些数据被实时传送到云服务器上,不同类型的农业服务公司会根据不同的农业状况设置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分析后,把这些数据变成对农户有意义的信息,比如哪里虫害超标,哪里需要灌溉等等。
推荐阅读:遂川现代农业转型案例分析 》》》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