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形式,国外在特色小镇发展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国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兴起的时候,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中国与欧洲特色小镇存在的差距,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国外特色小镇的经验分享
1.拥有强大的地方自治权
①独立的财政权利。瑞士中小城镇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居民和企业的税收,每个城镇可以设定各自的税率,因此为吸引更多的居民和企业进驻。
②总规划师制度。如德国所有中小城镇的地方政府管理机构都雇有专业城市设计师,负责指导当地的土地发展,颁发建筑许可,调解相关的法律纠纷,为当地发展寻求公众支持,参与区域规划战略,与市民沟通并了解其需要。
③重视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如德国设立公共设施的等级配给制度,完善各级中心相应的属性成为地方公共管理机构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运营公共服务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支持等等。
2.专业化的产业集聚氛围
①具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对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的重视和支持,使这些企业各自活跃于地方、区域或全球市场。
②拥有合格的人才,注重对年轻技术人
二、中国与欧洲特色小镇的差距
说起“特色小镇”,很多人都会想到欧美。在欧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小城镇始终是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许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于欧美风情都十分热爱,以至于全国各地新开发的楼盘都常常以欧美小镇为名,各种欧式、美式建筑、装修、工艺品也纷纷进驻各地,几乎成为家庭生活是否“有品质、国际化”的一种象征。
然而,在数十年的欧美建筑文化大规模普及之后,人们却发现一个问题:照搬欧美特色小镇的外表容易,要实现像欧美小镇一样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品质、品位生活和产业却不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1、“特色”精神地标、政治地标、社区与公共空间
欧美:许多国家的小镇几乎都有一座重要的精神地标:教堂。她往往是体现这个小镇信仰和精神高度的地方,也常有传承上百年的历史和特别的故事。不少教堂都成为重要景点,而教堂附近的广场、市政厅,也常常是社区最重要的议事场所、交流场所、庆典和仪式场所。
中国:中国古代的城镇、乡村,一般都以庙宇、书院、宗祠作为教化之所,虽然也有众多精美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故事,但由于土木建筑易损和美学观念转换的缘故,这些精神、政治地标往往处于破损状态,部分场所甚至常年无人打理。
2、“特色”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教育机构
欧美:许多欧美小镇的特色来源于历史名人,无论是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还是教育家、收藏家、艺术家,他们在欧美小镇里的故居文化往往都是保存得较好的,历史上许多名人的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传承空间也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形成很好的技能传授、文教体验空间。
中国:虽然很多小城镇也有故居、学校和原生的文化传习场所,也有一些大中小学和城镇相重叠,但是学校生活常常未能与社区融合,学校只是学生通过考学、“高飞”、逃离社区的跳板,而大部分地方对于名人故居、博物馆、特色庄园农场的本地化教育资源价值认识远远不够,关于文化遗产对公众开放的法律也不完善,导致大量文化遗产“无人认领”,文物传承与活化面临极大考验。
3、“特色”品牌美食手工、特产市集、风俗规矩、生活方式与特色企业
欧美:各国特色小镇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市集等“独门秘笈”,这些来自历史的技艺产品在工业化商品竞争面前,有的虽然受到较大冲击,有的却还反而显出更强自信,通过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和精致化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了较高的品位和价值,并依据历史产业孵化出各地独特的经济生态。
中国:中国虽然是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艺品大国,但由于质量监督、源头管理、品牌意识和现代企业理念的缺乏,许多原本拥有丰富价值的本土产品只能作为“土气”的象征以低价、低质量、粗糙包装进行低水平生产和销售,无论设计制作还是销售交易空间都缺少美的体验。
4、“特色”仪式节庆、展会赛事与相关类别上下游产业
欧美:很多因拥有独具特色的节庆、展会、赛事等活动而闻名于世界的,例如英国海伊(二手书交易)、法国戛纳(电影)、昂西(漫画)、瑞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英国爱丁堡(艺术节)、保加利亚卡赞勒克(玫瑰)、英国温布尔登(网球)、西班牙布尼奥尔(番茄)等。
中国:我国许多地区的特色节庆常常缺少专业人才的挖掘整理和持续运营,形态雷同,本地自信和艺术水准不够,在规划、投入和运营上也未能充分调动民间资源和力量,品牌管理也缺乏长远考量和评估,容易出现换一届政府换一届做法的情况,可持续性与品牌特色都有待提高。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