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低碳产业 > 低碳理念 >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策略
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08 11:04:12

农业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策略必须顺应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需求以及人地关系的转变,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因此,农业发展基础、土地流转方式、产业体系构建、居民点布局和城镇建设模式成为新时期大农业地区规划的重点。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农业新型城镇化思路,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以农业发展现状为基础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

 

以大农业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必须尊重各区域的自然资源特征和现状发展基础。由于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模式不同,拥有相近自然基础条件的区域在大农发展的程度上亦有很大差别。例如,黑龙江省的垦区、林区很早就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雏形,大农业下的城乡关系已经初步建立,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农经济将会迅速形成,并带动区域城乡关系的转变。垦区和林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一般地区应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城镇化进程中应以垦区、林区为带动,“抓城带乡”,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垦区、林区与地方共同发展,创建“四级架构”,即“垦地”合作、“局市”共建、“场县”合作、“场镇”一体化,实现由“典型引领”向“整乡(镇)、整区域、整系统推进”。

 

二、以大型现代化农机耕作特征构筑新型城乡居民点体系

 

原有的土地耕作模式使目前东北地区的居民点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布局特征,居民点分散且规模较小,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此,依托现状土地资源优势,采用大型现代化农机具进行大面积的集中耕种,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使分散的农村人口集聚,形成新城镇,构建职能分工明确、设施配套齐全的居民点体系。

 

构筑新型城乡居民点体系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科学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或村镇,建设新城镇,作为区域中心和新型城镇化集约发展的重点;二是根据大型农机具的耕作半径,合理选择农民新村,将生产、生活并重,同时确保农业产业基础;三是结合现状优势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如旅游名村等),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以大农业经济模式为依托进行农村土地流转

 

在大农业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和人口相对集中,但人地关系并没有被削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式的人地关系,将向相对集约的新型人地关系转变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对集约的土地流转,是适应大农业经济的前提。目前黑龙江省部分垦区及周边地区所进行的土地流转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为例,2009年以来该区域撤并 300 多个居民点,搬迁 10 万多人口,城镇化率由 60%跃升至 90%。通过“场镇”共建,该区域的教育、卫生及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面向地方全面开放,带动了地方城镇化发展。同时,地方农村为区域提供了更多土地资源,实现“场镇”土地统筹共用,增加耕作面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解放,大农业特征下的城乡一体化格局突显。

 

四、顺应大农业交通需求构建区域道路交通体系

 

大农业的集约发展、产业的多元共生,需要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予以支撑。完善的对内、对外道路交通系统是新型城乡体系的骨架。大农业地区应构建三级交通体系架构,对外要保证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有效连接,对内要满足多层次、多职能的居民点体系间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还要顺应大农业耕作需求 规划建设能满足大型农机具交通需求的农用路或田间路。

 

 

五、以大农业市场导向为驱动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大农业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代表形式,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及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多元产业链的形成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是可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以第一产业为核心,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高附加值品牌产品的形成,推动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是伴随农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相对集约的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联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加速城镇人口的集聚和新城镇的形成;三是大农业模式有助于迅速解放生产力,使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员转变,为多元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

 

六、以产城融合为目标重点建设现代化特色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大农业地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到“节点”作用。一方面,小城镇具备大农业地区新型人地关系建立的条件,能够实现依托农业地区拓展多元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城镇的基础条件较为优越,可集约利用的城镇建设用地较多,地区承载力较大,可塑性强,便于人口集聚并形成地域特色。此外,在迁村并点后,选择条件优越的小城镇集约发展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土地资源实现退耕还林,促进农业发展。

 

推荐阅读:新型城镇化5年的足迹与蓝图!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