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总体上主要通过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探讨绿色发展问题。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绿色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方便大家了解绿色发展的由来,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可持续发展时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在巴西召开。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通过了指导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 世纪议程》,并达成了关于关于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理解和认可。
中国1994 年,率先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其作为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渗透到我国的各个方面。
二、循环经济
上世纪 70 年代初,由意大利人佩切伊和英国人亚历山大创建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的概念,倡导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密切联系生态环境,这是绿色发展的阶段性进步。同时全球出现主要的四种循环经济模式:
① 美国的杜邦模式,强调生产环节之间的物料循环,积极扩展生产链条,对物料进行多次开发多次利用,减少浪费,视线范围经济。
②丹麦的麦卡伦堡工业园模式,园区以工业生态园原理为运行基础,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以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为主要形式,使得园区内的各企业形成共生和耦合关系,充分利用中间产品和生产中间品。
③德国的回收再利用系统,系统把企业组成网络,把企业的废弃物做上专门的标记,后由DXD(全自动背封颗粒包装机)统一回收处理。
④日本的循环发展社会模式,主要由政府推动,利用立法手段,构建多级管理模式。
本质上,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引导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统一发展。
三、低碳经济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思想出现,其内容成为这一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
2009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各国实施绿色新政,积极面对潜在危机。4月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概要》报告。此时的主流思想是关于各国经济转型,降低资源产业比重,减少GDP的碳含量,提升环境净化能力,各国经济发展走绿色通道。
中国政府在第15次APEC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低碳发展思想,坚定地表达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胡锦涛同志于2008年6月明确指示要确实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标准,坚决执行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基本国策。要求全国各地积极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建设道路。
四、绿色经济
英国环境专家皮尔斯于 1989 年首创性地提出了“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国际绿色能源经济会议(2011)认为,在 21 世纪,经济必须成为一个绿色经济。这种绿色经济建立在创新、清洁能源、绿色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也是21 世纪必然的发展趋势。
2013 年的博鳌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要实现亚洲经济的绿色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弘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进行调控。
绿色经济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绿色经济是对之前经济发展理念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是在发展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学概念。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资源为要素,以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的,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五、生态文明
1995 年,美国人罗依•莫里森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美国专家 E.P. Odum(1997)对生态学进行了系统剖析,他把生态学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由生命、环境和人类 3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环境保护进展明显,全社会普遍落实生态文明的行动纲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六、绿色发展
在2013年的博鳌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要实现亚洲经济的绿色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弘扬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进行调控。各国要加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绿色发展是以往一些发展模式的有机整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多重内涵。绿色发展模式的推广,将萌生更多的绿色岗位,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消费者将形成绿色的消费习惯。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