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低碳产业 > 低碳理念 >如何用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传统村落?
如何用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17-10-11 10:57:23

乡村不仅是文明演进的见证者,更是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恢复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更是要重塑山水村落一体、田园牧歌交融的人文盛景。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传统村落,是实现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传统村落的绿色发展之路,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 意味着现代化开始从只重视城市化到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并重的新时期,这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在中国,乡村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的社会就是乡土性的。乡村是朴实安详、恬淡和乐的象征,是人们魂牵梦绕的故乡。梁漱溟曾提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的论断。晏阳初同样认为,中国的元气在农村。乡村有如古老的河床,孕育和滋养着中华文明;沉淀了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则是中华文明深入泥土的根脉。

 

在全国的村落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民俗和大量尚未开发的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生态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所在。可以说,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不仅事关农业、农村的未来,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只有乡村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

 

二、绿色发展之路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路径

 

传统村落是凝固的历史载体、看得见的乡愁、不可复制的文化遗存。数千年来,传统村落是各民族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人类当时生产条件下居住、繁衍生息、生产、生活的场所,居住于此的人民创造了大量传统民居、服饰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关于人文情怀、传统风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和范围,但保护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现代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大潮下,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村落被破坏。有统计结果认为,自然村平均每年递减7.3%,平均每天消亡1.6 个。怎样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传统村落?绿色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

 

1、绿色发展理念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深度结合。

 

就是要把尊重村落自然、历史和人文的责任融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中,重现以绿色化为引领的传统村落的盛景。

 

2、绿色经济与传统村落保护的高度融合。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绿色发展是最好的保护。立足于农村自身的特质,遵循生态功能优化原则、人文遗存保护性开发、适度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用绿色产业支撑起传统村落保护的大厦,让传统村落从边缘化、被遗忘的角落走进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3、绿色生活方式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广泛结合。

 

把传统村落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融为一体,把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具体行为和价值取向,让历史文化厚重美、山水人文环境美、乡风村规身心美、建筑景观设计美、宜居宜业生活美,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主题。

 

 

三、打造生态、人文、科技相融合的村落绿色发展新业态

 

我国在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开始普遍制定乡村发展规划。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 年底, 全国有91.2% 的村庄已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总的看来,规划水平较低,缺乏特色。有的传统村落规划,不仅没有传承乡村的原有特色,反而使得地方特色随着乡村的更新改造而逐渐减退。

 

打造乡村新业态,关键要做好规划,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分配,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来共同创造一种充分融科技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的人类活动的最优乡村环境,使乡村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生态系统。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既协调生态、人文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又着眼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生态上功能健全、人文上特色鲜明、科技上绿色可持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村落新业态。

 

只有从生活的土壤、从文化的肌理、从民族精神情感的寄托与凝聚等更深层面出发,保护和传承好祖辈留下的自然和文化财富,才能行之久远,农村才有更幸福的未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勾画的质朴自然和谐美好的桃花源,能够流传一千多年而温馨如故,是因为那是我们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美丽乡村。

 

推荐阅读:低碳生态专项规划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