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北方,近两年来最重要和最出名的项目,就应该属京郊的古北水镇了。作为一个在北方的水镇,既没有天然的环境优势,也没有南方水镇的氛围,为什么古北水镇还是比乌镇牛呢?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解读古北水镇的运营模式,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巧夺天工的产品组合
其实,作为北方地区最出名的项目、业内大师陈向宏先生的得意之作,我对古北水镇的走访是怀着敬仰之心的。应该说这个项目的成功,除了极佳的区位选址因素外,旅游资源的拼接和整合也非常重要。
从这个项目产品创作的主要构成要素来看,项目的旅游产品模型有两个最大的亮点,第一是南方水镇的婉约,第二是北方长城的豪迈。记得圈子里另一位大佬无锡灵山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在一次吴晓波的访谈中,曾语重心长地谈到过其得意之作拈花湾作为最新一代度假作品之所以能如此成功的本质,就是重新构建了现代旅游人群的审美景象。
具体来看,整个项目通过一条主要的旅游动线,走出了很多种的审美空间。随着步行景易,最终游客们到了一个司马台长城的终点。于是,游客的审美视角一下从“人尺度”的小桥流水的婉约,被长城上的缆车拉升到了“神尺度”的一睹祖国壮丽山河的豪迈。像这样在一个项目上的美学上的剧烈反差和变化,在中国是没有的,是稀缺的,是值得体验的。
二、谈谈对街区审美构建的新观察结论
作为经常在长三角一带游玩的南方人,我早已习惯了乌镇、周庄、西塘这样的小桥流水。因此,古北水镇本身的街区构建,对于长三角一带的游客来说并无特殊的吸引力。而且这套街区的尺度、空间的转合关系,已经成为了套路。从我接触的各类投资主体来看,中国当下的古镇、小镇开发商,近年已很少再有犯这样规划肌理上的低级错误了。
但如果我们当下做产品还只是停留在对这种空间肌理的模式化的理解上,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就如同大家早年在研究万达广场的产品线,如今在10年后再去研究和效仿万达的模式,只有死路一条。
作为消费升级版的文旅小镇产品,打造精彩旅游产品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创造变化。地产商们所熟悉的那种产品线的模式是万万不能使用在旅游小镇这类项目上的了。怎样因地制宜地讲述一个独有的空间场景的故事,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时尚审美风潮,是当下最新一代小镇项目在规划设计上研究的重点。
即便这样,我仍然在这次考察中看到了一些独特的创新点。项目的总设计者在这里做了一些场景创新上的迭代。我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花时间最长的就是反复地看这种景区的总图。
三、古北水镇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乌镇之所以能在江南如此多的水乡古镇里脱颖而出,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统一的管理。古北水镇在此承继了乌镇的模式。一般而言,中国古镇村落的管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民间自发的管理模式,一种是统一的管理。对于这两种模式的评判,应该说,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对于古镇的整体管理,可以用这样的八个字来概括: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在不了解古北水镇的管理前,估计很多游客凭常识很难知道,镇里面所有的商家竟然都是公司的雇员。为了保证服务标准和商品质量的统一性,整个小镇采用了全部自营的模式。要知道这种模式只有顶级百货商场才会采用,古北水镇竟然也是如此。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古北水镇的员工竟然已经超过了3000多人。街区里的所有商贩,原来都是这家大企业的员工。小镇里所谓的清明上河图式样的繁荣,都是人工造成的场景。这种迪斯尼式的总控能力,真的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以前,我认为这种模式非常好,可是当我这次亲身体验之后,仍觉得其中有差漏。统一管理,的确保证了商品的品质,减少了游客和商户的纠纷,但在统一管理的模式下,商户们的积极性显然不如自主创业更主动。尤其到了晚上,多数游客夜游长城回到小镇,饥肠辘辘,但很多店铺已经关门歇业,因为员工们要下班了。这种大量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景象,我想在丽江大研古城、广西阳朔这种成熟的产业化了的景区,是绝对不会有的。
反之亦然。中国大多数游客已经受够了低端无序的个体店铺管理模式,他们的规则意识、他们的产品质量、他们的狭窄的眼界,都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一个开放式的没有统一管理的景区,也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在管理模式上,如何把握好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
四、外围的产业系统尚未形成生态圈
众所周知,古北水镇的产品模型来自于乌镇。我们纵览乌镇近20年的发展模式,就可以看出乌镇从一个旅游小镇进化到一个产业小镇,其核心景区周边的产业发展也同样重要。
我们来看乌镇的这张镇域功能规划图。从这张乌镇总体规划图可以看出,除了古镇板块之外,乌镇近年又拓展了互联网大会会展板块、创新创业片区和城市综合服务板块。对于一个年游客量过千万人次的国家级名片小镇,乌镇的产业组织极具学习的价值。
而反观古北水镇,才刚刚完成了核心旅游景区的筹建。虽然古北水镇景区外侧已经规划并建设了一定的配套商业区,但仍然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所以古北水镇相较于乌镇,仍属于1.0的版本阶段。未来的产业化如何考虑,如何统筹,相信乌镇的产业发展模型仍具参考价值。
无论从浙江乌镇还是贵州茅台镇的发展经验来看,旅游景区向产业小镇的过渡需要漫长的时间跨度。但政府在前期规划上,一定要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高增长的小镇的综合发展需求。
推荐阅读:休闲农业小镇如何抓住未来商机? 》》》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