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验,兼顾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方面,探索在提升城市硬件,打造智慧工程升级体制软件的同时,加快聚集动漫、影视、出版、环保等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成为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桥头堡。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介绍生态城的绿色发展之路,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创新绿色金融打造示范效应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由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它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一个人口达到35万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的国际生态城市样板。
记者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了解到,经过6年建设,目前生态城起步区基础配套基本完善,成为生态城一张看得见、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片。在刚刚结束的生态城2015年工作会议上,管委会主任徐大彤介绍,2014年生态城全年新增企业478家,累计达到2173家;新增注册资金121亿元,累计超过1000亿元。其中仅电商产业产值就超过150亿元。
对口新加坡,在引进内外资方面生态城成效突出。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内联引资80亿元,同比增长30%。
由于区域外资聚集,对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旺盛,从去年7月起,央行批复同意在生态城开展4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新丽时代、美星影视、生态城环保公司等10多家绿色经济企业先后与6家新加坡银行机构签订了跨境人民币贷款意向协议。
生态城将根据中新合作三年计划初步确定21个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双方的资金、资源、技术、经验,明确操作主体、运作时间和合作模式。加快推动中新友好医院、中新友好学校、中新友好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后,生态城将以3年为一个节点,每年推出10个左右亮点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二、科技助推智慧城市功能提升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单位。目前,国家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区在生态城已经基本建成,实现了智能家居等超前应用,这些也为下一步智慧城市提供了支撑。
就在不久前,国内最大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在生态城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真空抽吸原理,创意地使用空气作为动力在地下运送垃圾。整个垃圾输送过程完全密闭进行,没有裸露在外的垃圾。此举在减少垃圾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通过创新手段,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按照规划,生态城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建筑面积530万平方米,建设4个中央垃圾收集站,日收集能力将达87.2吨,服务人口约10万人,这个系统将覆盖整个生态城。
审批模式的创新也将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目前,滨海新区已成立行政审批局,做到了“一颗公章管全部”,走在了全国前列。生态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把信息化作为提供便捷高效审批服务的突破口,打造网上虚拟审批大厅,让企业、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工商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环境评价、社会民生等重要审批事项”,让政府的服务更加透明高效,让生态城的投资环境更加亲商宜商。
生态城未来还计划以审批模式创新,倒逼管理体制改革,建成“生态城万事通”政务服务体系,创新线下与线上互通的服务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府服务品牌。
三、聚集绿色经济增强城市活力
依托中新双方合作,中新天津生态城加快绿色产业的聚集,延伸绿色经济链条,提升产业层次。而为配合绿色经济,生态城的综合配套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不久前举行的新津经贸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又有4家企业与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其中,艾毅教育机构将在生态城内租赁校舍并新开设一所幼儿园,新建学校将能容纳1200名学生;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生态科技园内设立办公室和研发设施,成为生态城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
为配合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城正在全面优化政务、商务、生态、文化、法治五大环境,力求将生态城打造成为全国新经济发展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截至目前,生态城已经完成了三区规划统筹提升,生态城累计上市住宅销售率71.19%。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读者大厦、中渔冷库基本建成,妈祖文化园加快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工。而且,公建项目成效显著,第一中学、第二小学、第三幼儿园、环卫之家基本建成。
区域还强化新能源利用,光伏发电并网后全年新增发电能力1100万度,获批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厨余垃圾回收资源化利用达到100%,所产生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实现了就地循环利用,成为全市首个申报“国家垃圾分类示范区”的城区。
生态城还将学习借鉴“新加坡青年志愿者计划”经验,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中新两国友好社区结对,扩大居民间往来。此外,加强与南洋理工大学、华侨中学的交流,尽快打通国际化的“教育直通车”。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生态城的国家建设目标。
推荐阅读:绿色发展能创造哪些就业岗位? 》》》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