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很多地方都在筹划、建设特色小镇,很是热闹,俨然把特色小镇当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救世主。且不说这些行为正确与否,单凭是这种执着追捧的态度就是不能提倡的,心态是不中和的,其结果总会偏颇。
特色小镇该如何构建,其根本诉求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还有关于开发模式,运营方式等等的诸多问题,都是目前很多机构和公司在热烈讨论的问题。新盛唐集团根据自己开发的特色小镇经验为大家列举12条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起到一定作用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特色小镇是个有机生命体
任何一个这个时代的综合体都是社会生命体进化的结果,都是在一个更聪明的顶层模式的提领下,多要素、多技术、多手段、多模式的融合通化的成果。任何一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每个地域上的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与地域意识和物质进行着交流。地域的生命形态,及影响力会潜移默化的渗入人的思维和行为,久之就形成了民风,民俗。特色小镇要当做是一个聪明的有机体来看待,去营造,才能让其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总之,特色小镇是目前中国小城市崛起计划的大机遇,只有从有机生命整体的层面来考虑,设计,注入灵魂,文化,调和诸多技术,功能,统筹考虑交互运营,和美学呈现,才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人居模型,引领社会发展。各种功能的无端堆积,只会让小镇设计趋同,浪费大好机遇。
第二,特色小镇的魂
特色小镇的魂是由当地的人文脉络,现代文明的新风尚,以及当地产业的进化升级等要素共同融合的结果。其作用是提领小镇的各种功能,元素,让其有凝聚力,形成足够的信息差,具备品牌传播特性。
具体来讲,特色小镇的魂首先要基于对当地人文脉络的深度梳理,包括历史故事,人物,遗址,风俗,物产,自然环境等等,找到当地的差异基因。寻找该差异基因与现代社会诉求的契合点,加以融合。
然后研究当地产业体系,寻找特色产业业态。特色产业未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一定是有着品牌化潜力的产业,是当地的特色独有产业。
第三,建设特色小镇的诉求模型
所谓的诉求模型,就是一件事情的标准成果。任何一件事情的达成都会与周边的事物发生关联,其成果也是多元,多层的。那么特色小镇的成果诉求模型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可以用一下一句话来概括。
实现当地人居,自然,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区域经济新秩序;促成区域品牌升级输出,打通当地经济内外生命循环体系,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诉求模型。
第四,特色小镇的生态体系
特色小镇的生态体系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大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
内循环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文化体系,功能体系,运营体系,形式美学体系。
文化体系是小镇的灵魂;功能体系是小镇的机能组成;运营体系是小镇的生命运行秩序,包括物业,经营,开发等;形式美学体系,是小镇的物质载体,是神,行,气的综合呈现。
外循环包括,品牌交互,品牌传播,品牌成果三个部分。
品牌交互是小镇与人的交互过程。品牌传播是品牌的宣传推广等。品牌成果是品牌的产品及品牌载体的输出,比如品牌体验店的输出等。
第五,特色小镇的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是被忽视了,或重视度不够了。不夸张的讲,对一个小镇的定位高度,以及小镇的生命质量,通过美学呈现的设计就会毫无保修的暴露出来。
目前的小镇设计我认为有几个存在的问题,需要拿出来讲一下。
第一个问题,崇古薄今。很多地方都把古建重新复原出来,做一条老街道,甚至有些地方都不是自己本土的古建风格,也一味的模仿。这种行为我是不太赞同的。
第二个问题,中外古今乱炖。这也是近几十年我们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所带来的问题。眼前的资源和元素太多,我们选择起来眼花缭乱,以至于都想拿来用。这样大部分情况会令设计毫无美感。
第三个问题,过度形式主义。特色小镇的形式美学与功能,文化只有和谐统一了,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美。过度的美学形式不仅会让人不舒服,反而有时候会拖累功能,喧宾夺主。所以,对特色小镇的美学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和谐的人文,运营,功能,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设计,不能独立存在。
总之,美学呈现是一切形而上思想认识的最终载体,不能简单从形式来考虑。大设计思维就是要从生命的根源上考虑问题,通化形而上下,形成有机统一体。
第六,特色小镇的运营体系
特色小镇的运营体系是小镇生命的生命机能表现。包括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经营管理,品宣管理,再往细处分还有培训教育,食品安全,活动组织等等。是小镇与顾客,小镇自身经营的系统体系。
以下提出几点运营的认识,供参考借鉴。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能完整,生命力才能旺盛。尤其是招商工作,当地原住民的培训工作,以及拆迁的规则制定工作要前置,考虑周全。
2、运营要充分考虑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人居,产业,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是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起码诉求,充分调动原住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让其在小镇升级建设中谋取福祉,这样会让小镇的生命力更持久。
3、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鉴于小镇运营的系统性,复杂性,和精细性,专业性,建议用独立的运营公司负责小镇的全盘运营工作。有些特色小镇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后期单独成立了指挥小组或办公室来参与小镇管理,这样会使得小镇的后期运营市场化程度低,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变差。只有独立市场运营,才能够让小镇的灵活度和新鲜度得以保持。
4、扁平化的运营管理制度。建议成立招商中心,经营中心,品牌宣传中心,物业管理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平行机构,构建扁平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第七,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
目前小镇的开发模式大概如下几种:1,BT模式;2,EPC模式;3,BOT模式;4,BOO模式;5,DBOT模式;6,DBOO模式。
宏观来讲,以上模式除了EPC以外都属于PPP模式,即政府,市场合作的模式。
新盛唐集团认为,不带O的模式,也就是不带运营的模式大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因为不参与运营的设计思维就会有偏差,施工的态度也会有偏差,这样下来,项目的效果就差的多了。
如果一个小镇项目要想有持续的生命力,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最好的模式就是从设计入手,到建设,融资,运营,一体化服务,有些资产可以与政府合作移交,有些自持。这种模式把最大的动力放到了做好的项目,去挣市场的钱,而不是挣政府的钱。项目做好了多方收益,投资方,运营方,设计方和政府都受益,做不好大家都有压力。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有些投资人忽略了D(设计)的重要性,过度关注B(建设),F(资本),O(运营)这也是不对的。前几十年的中国的发展中,一个重大的失误,就是忽略了设计前置,与设计融通的重要性。设计前置就是项目做之前要充分筹备,斟酌考虑,做好大设计系统方案;设计融通,就是要深度考虑设计与施工,运营之间的一体化关系。对设计的忽略会直接导致人与城市的交互体验感没有质量,也直接影响运营效果。
所以,小镇最理想的开发模式就是DBOOT(设计,建设,运营,拥有,移交)模式,真正让设计从一而终的跟进施工,运营,同时施工和运营也来完善设计。投资人的一部分资产与政府合作,经营后移交,一部分自持,风险共担的同时,也有可能获取更大的价值。
第八,特色小镇的业态模型
业态是特色小镇的机能基础。所有特色小镇都要有四个层面的业态组成。分别是基础业态,中级业态,高级业态,特色业态。
基础业态一般指的是基础的农业,和加工业。比如种植业,饲养业和基础制造业。
中级业态,指的是与消费者有交互体验的业态,包括餐饮,休闲,娱乐,养生,文化体验等。
高级业态,指被品牌化,可以被输出的体验,店铺或产品。比如王家烧饼,李家挂面之类。
特色业态,指当地独有的,或最知名的业态体系。比如洋河的白酒,余江的雕刻,曲阳的石雕等。
四个层面的业态之间互相融合,共同构成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体系。
第九,特色小镇的交互模型
除了从有机生命体层面对小镇的理解,我们还可以把特色小镇理解成为一款产品,一款有品牌,有交互,的产品。产品与人的交互流程在小镇设计的时候也是需要考虑的。
一款产品与人的交互过程有如下阶段:1,植入需求意向;2,产生需求意向;3,消费计划;4,意向感触;5交互行为;6产品使用;7,形成使用习惯;8,品牌传播。
第十,特色小镇的品牌输出
绝大部分的特色小镇在目前这个阶段还处在盲目建设,粗放运营的阶段。文脉的融合提升,细致的人因交互,完整的产业生态都处在摸索期。这绝大部分里的绝大部分,小镇的运营基础还是靠简单的业态体验,比如小吃,娱乐等。然而即便我们所说的文脉,产业,交互,这些都完成了,一个特色小镇也不能叫成功。只有当地的产业,文脉,原住民,自然等要素充分融合,形成了品牌,并且品牌被以完善的模式输出以后,一个特色小镇才算是成功。就像是美国的迪士尼,环球影城,好莱坞,当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那一刻,在国外有了自己品牌店,品牌园区的那一刻,这个品牌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第十一,特色小镇的大设计清单
特色小镇的设计,是大设计思维的系统应用。总结一下特色小镇的大设计项目,列出如下:
1.品牌战略设计;2.功能业态设计;3.交互体验设计;4.开发模式设计;5.运营模式设计;6.资本模式设计;7.自然环境设计;8.交通组织设计;9.园林绿化设计;10.灯光设计;11.景观设计;12.形象标识;13.规划设计;14.建筑设计;15.室内空间设计;16.影音设计;17.平面设计;18.特色产品设计;19.产业品牌升级设计;20.媒体宣传设计;21. 配饰设计;22.基础设施设计;23.消费流程设计;24.艺术品味设计。
以上设计应该彼此相互统一的同时,融入小镇开发的始终,融入建设,运营和推广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神行气貌兼备的品牌生命体。
第十二,后特色小镇时代
特色小镇的经济现象是我们国家从要素经济向品牌经济过度的中间过程,是综合体经济阶段。那么这个阶段过后,也就是后特色小镇时期会是什么样的诉求呢。我认为后特色小镇时代有如下几个特点:
1.品牌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设计系统化,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再过三五年,会有一大批已经建设完成的特色小镇,或正在建的特色小镇,品牌意识和大设计意识开始觉醒,重新融合当地产业,整合品牌体系。从品牌的定位,产品设计,研发培育,到各种规则,秩序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小镇的品牌更具有凝聚力,更有品味,为品牌输出做准备。
2.提倡生态化的运营管理。
生态化运营管理的意思一方面指的是商业,产业,人居的有机融合,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指的是原住民,外来居民,商业居民,与管理者的有机融合。只有把商业体验,生产,和人居服务结合在一起进行运营管理,把当地人和外地人和公司化运营体制一体化融合,才能让管理工作更持久,稳定,有效率。
3.掀起返乡创业热潮。
随着,当地小镇的产业新兴和复苏,在当地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将会有一大批外地务工者,返乡创业。这其间不乏一些原来就有手艺,但是苦于无平台施展,被生活所迫而转行务工的匠人。
4.出现国际化品牌输出。
将来会有一批特色小镇,以园区或品牌店的形式做品牌输出,不仅输出到其他地区,城市,也会输出到国外。
5.复合型大品牌的产生。
某一些先天条件很好的特色小镇,比如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产业资源都比较优越的地方,品牌效应会被放大。会有自己品牌的影视,动漫,衍生产品,特色产品,和品牌店,成为复合型IP。并可能会进入资本市场,被资本热捧。
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其最终诉求都跟物质无关,皆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幸福感。特色小镇的发展,务必要与人文回归,人居和谐,产城融合相结合,只有这样,小镇才会成为乐居的小镇,幸福的小镇,秩序井然,天伦乐其融融的小镇。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