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城市运营商

当前位置:HOME > 专业服务 > 房地产 > 房地产方向 >旅游小城镇规划痛点及解决方案!
旅游小城镇规划痛点及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7-07-04 09:33:24

从去年开始,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遍地开花,有旅游小镇、金融小镇、科技小镇等等,但是其中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规划上面的失误,没有找到痛点。今天就由新盛唐集团为大家详细分析旅游特色小镇在规划方面的痛点及解决方案,希望大家可以参考!


 

一、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四大症结


1、法规标准不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法规,但并未针对旅游小城镇指定实施细则。由于旅游小城镇在诸多方面的特殊性,目前已有的城乡规划标准难以指导其规划建设,突出体现为:

用地指标:小城镇用地指标是以常住人口进行统计的,而游客属于流动人口范畴,没有相应的用地指标,导致无地可用:


用地分类:旅游小城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旅游建设用地,依据小城镇规划相关规范,难以进行细分,也难以进行分类控制;


建设标准问题:小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标准,在城市的基础上有适当的降低,但对于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小城镇来说,旅游服务设施却往往要比一般性城市设施的建设标准还要高。


2、历史风貌难保留


尺度宜人、特色鲜明的小镇风貌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发展小镇特色建筑和特色空间却难度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风格开始蚕食小镇的传统街区,导致小镇历史风貌逐渐丧失,出现千城一面的结果。同时,部分旅游小城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容易走入大拆大改大建的误区,破坏性的建设导致小城镇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3、环境设施压力大


旅游小城镇的环境承载压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旅游旺季时,游客对环境与设施造成的压力。游客量是随季节波动的,旺季时大量游客涌入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供不应求,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是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旅游设施建设往往倾向于选择景观条件或资源条件最好的地段,但目前有许多旅游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设计水平低下,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设施运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也不愿意在三废处理上进行投入,导致部分企业排污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主题特色不鲜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小城镇的需求大大提高,对旅游小城镇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水平仍然较为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文化特征不够鲜明,或者是同一主题重复建设,或者简单的模仿照搬,缺乏创新。


例如,许多地区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建设温泉小镇,但人气却大相径庭,关键就在于一些小镇不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没有将文化特色注入小镇的建设,造成温泉旅游产品品质较低,缺乏吸引力。


二、旅游小城镇规划的五大对策


1.特色鲜明、文化为魂


旅游小城镇,以文化及小镇风貌为主要体现特征,文化加小镇风貌就形成了其作为景区的一个前提。其中,文化是旅游小城镇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也是其发展的灵魂。


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小城镇,就应该首先挖掘文化、梳理文化,确定旅游小城镇的地域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主题,确定发展方向,寻找差异化优势和独特性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根文化主线,并对文化进行整合,打造由文化形成的文化景点、文化风貌、文化广场、文化街区,各种结点性文化项目,以及文化形成的活动节庆,构建旅游小城镇的项目体系、游憩方式、游憩节点、体验活动等。


2.业态聚集、休闲整合


休闲业态聚集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小城镇的业态类型通常有餐饮、住宿、娱乐、文化休闲、纪念品和特产销售、非遗工坊、演艺表演等多种类型。目前,在大众度假时代来临的大趋势下,各种商业业态逐渐从传统趋向休闲。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更多的是依靠旅游产业链中休闲产业的聚集,多样化的休闲产业业态聚集,满足游客吃、住、行、娱乐、游乐、购物、养生、运动等多种需求,由此形成我们称之为多样化旅游休闲产业业态的发展结构。因此,业态规划是旅游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之一。围绕休闲主题,形成多样化业态,业态多样化形成业态聚集,业态聚集形成产业聚集,进而完善城市配套,形成城镇化结构。


3.合理布局、规划塑形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以旅游小镇的功能为依据的,是塑造小镇形态、形成小镇肌理的关键。其中,夜间聚集是小镇布局的重点,也是将游客留下来消费的关键。人群的夜间集散和业态夜间的聚集,决定了小镇的空间形态是以休闲集散广场为核心的。


街道(包括步行街和交通干道)构成了小镇的骨架。一条一条街,把一个一个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合理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业态安排,突出业态的效应,同时通过业态整合和业态交叉形成一街一品的格局。


街道围合了街区,旅游小城镇的街区,是旅游商业型街区,是旅居结合的街区。这种混合社区的结构比例、对管理的要求、对设施的要求,与传统的商业街区和社区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创新的规划方法。


4.休闲元素、活化景区


旅游小城镇作为一个景区,与一般小镇的最大区别在于休闲氛围的营造,这其中,水系、亲水建筑、林荫道、游步道是最能体现休闲氛围的元素。这些元素将入口景观、公园景观、大型中心广场等诸多景点串联起来,整体形成一个惬意休闲的环境。丽江古城,水系蜿蜒,咖啡吧、酒吧、餐厅、客栈都与自然亲近,与充满灵性的水流亲近。林荫道、游步道上,漫步的人群,可以停下脚步,驻足赏景。


5.核心辐射、延伸发展


旅游小城镇,围绕着休闲聚集核心,规模、配套设施逐渐增加,在休闲聚集核心之外延伸发展出公共服务区、旅游商业区、交通服务区、特色养生区、养老区和安置区等多样化的功能区,使小镇在空间上扩张,随之医院、学校、金融、行政中心、办公中心和居住社区等城市配套也逐渐完善,形成完整的城市化发展结构。


从几百亩的一个休闲聚集的小镇核心,到有一定城市配套的城市化结构,到一个完整的小城镇的结构,这是旅游小城镇的延伸发展模式。其架构可概括为三个层面:旅游小城镇的核心景区结构、旅游小城镇的延伸独立功能板块结构,以及旅游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的整体结构。对于这三个结构,旅游小城镇本身的景区化和休闲业态聚集化是核心。




三、旅游小城镇的规划手法


1.旅游小城镇的理想模型


城市规划中涌现过许多理论思潮,如柯布西耶与“明日城市”、沙里宁与“有机疏散轮”、文丘里与简雅各布的后现代主义等等。纵观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对我们的旅游小城镇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霍华德希望建立一个既有城市繁荣、高效和方便的就业与生活条件,又有农村优美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他称之为“城乡磁体”。中心是大面积的花园广场,围绕广场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形成公共活动集聚,放射型的道路连接外围居住生产用地与公共中心。城市之中保留大片的农田,作为楔形绿地插入其中,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低密度的城市开发,合理的建设规模。


2.休闲街区规划


休闲街区也是组成旅游小城镇的细胞,每个休闲街区内部都是独立的系统,外部的城市道路不横穿街区,外部临街道路布置商业设施,街区中心是公共绿地及公共广场、邻里服务设施,每个街区有适宜的规模,约5000人,半径为0.8km,保证服务半径不过大。佩里的“邻里单元”理论,为旅游小城镇的街区规划设计,提供了启发。


3.街区规划设计理念


(1)人车分离的街区交通


街区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和活动的自由,不受汽车、噪声和其他公害的干扰。旅游小城镇的规划要实现有效的人车分离交通措施,我们可以按照车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街道分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非步行街,对不同的街区实行不同的交通措施。


(2)独特的景观文化魅力


成功的景观会使空间结合更具有个性特点。街区环境除了自身沉积的文化内涵,还要对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的可识别性。可以体现街区独特性的景观要素有铺地、标志性建筑(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橱窗、广告店招、游乐设施、街道设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等。


(3)旅居结合的设施配置


旅游小城镇的设施配套不同于一般小镇,根据街区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配置原则。综合商业服务型街区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商业服务需求;商住混合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旅游服务功能;休闲养生特色居住街区则提供游客的长期居住服务配套;普通居住街区与其他小镇的居住街区规划原则一致。


推荐阅读国家特色小镇认定标准如何评分? 》》》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
028-85283888

地址:成都市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楼

Copy @ 2019  新盛唐集团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00706号-1

技术支持:中联无限